编译/李一南
失踪的交换生
经过多日搜寻,美国犹他州河谷镇警方终于在2023年的最后一天发现了年仅17岁的中国交换生,当时他“一个人在帐篷里被冻得瑟瑟发抖”。他是一度引起中方领事关注的所谓“网络绑架”的受害者——在这里我们姑且称他为“小祝”。
先是身在国内的小祝父母在收到勒索信息和儿子的照片后联系学校,随后在2023年12月29日(周五),小祝所在的盐湖城某高中向警方报警。由于儿子迟迟没被找到,加之“由于绑匪的持续威胁”,远在大洋彼岸的他们救子心切,已向犯罪集团指定的银行账户汇去8万美元(约57.5万元人民币)。
发现小祝的地点在布里格姆城一个大雪覆盖而荒凉的峡谷,临时帐篷里的小祝“人活着,但冻僵了,很害怕”。他完全是按照网络绑架者的指示,被迫在布里格姆市附近寒冷的山区进行“自我隔离”。看到警察后,小祝明显松了口气,他向发现他的探员只提了两个要求:与家人交谈和吃一个热腾腾的芝士汉堡——警方表示,“这两件事都完成了”。
河谷市警察局沃伦局长称,“帐篷内没有热源,只有电热毯、睡袋,很有限的食物和水,还有几部疑似用于实施网络绑架的手机”。市消防局检查了小祝的身体,没有感冒。随后,惦记家人安全的小祝请求警方帮他马上和家人联系,得知父母安全后,他才放下心来。
小祝从被报告失踪到被找到只有3天。接到学校报警后,警方随即发布《寻人启事》和“失踪人口警告”,并在当天前往他的寄宿家庭了解情况。寄宿家庭表示,他们不知道小祝失踪了,因为前一天晚上他还在家,周四早上3时30分还听到他的声音。通过走访和调阅监控,发现小祝多次在超市购买露营用品,警方随后纠正了之前“被强行掳走”的说法,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小祝是“被强行带离寄宿的家”,转而判定他于 12 月 28 日离家出走。警方分析认为,绑匪早在 12 月 20 日就开始操纵这名 17 岁的交换生,当时有人看到他在犹他州携带了露营设备。
接到交换生失踪的报案后,中国驻美大使馆高度重视,立即沟通美国驻华大使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当地警方请求找人,大家都担心在极端气温下小祝会遭遇不测,因为当地气温可能低至零下9华氏度(约-13℃)。两国多个、多级执法机构展开了高效合作的寻人行动,美国警方还出动了无人机和徒步小队上山搜寻。警方称,小祝当时已经“被网络绑架者操纵和控制”,但他选择了守口如瓶,没有告诉任何人。本案已由FBI移交给当地警方,沃伦局长没有透露该案中的犯罪嫌疑人或他们的活动地点,表示警方仍在调查。
盯上海外留学生的“冒充公检法”诈骗
小祝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网络绑架”计划的受害者。FBI官员就“祝案”发布了指导意见,通报了犯罪集团作案手法,即威胁学生“洗脑”→命令学生自我隔离→通过视频通话进行远程监视→操纵胁迫学生跟家人联系→让家人相信必须给赎金才能救他们的孩子出去。警方劝告公众,不要接听陌生来电,而且 “不要寄钱”。
根据美国警方通报,小祝的父母收到了儿子发送的一张照片,收到照片后,他们认为儿子的确被绑架了才支付了赎金。受害学生由于相信了网络绑架者的威胁,在蒙蔽胁迫之下,主动通过“玩失踪”欺骗家人,家人这边则相信了孩子被绑架,被迫支付赎金。
设想若是再晚发现小祝几天,就可能出人命。“网络/虚拟绑架”犯罪以特定的受害人为侵害目标,带有“冒充公检法”网络电信诈骗的强烈特征,其本质上仍是以获取非法钱财为目的的诈骗犯罪。但由于其具有胁迫受害人情节,被害人受骗后“自我隔离”,往往在身体和心理上受到严重伤害,美国警方将此类犯罪仍归为“勒索”类犯罪。
同时,由于事实上受害人并没有被绑走,办案警方往往在接警的最初阶段因信息不足或前后矛盾、经验不足等出现判断失误,甚至短时间内被假象所蒙蔽。比如这次河谷镇警方就先后发布了两次内容迥异的声明,在发布第二份声明时才算是搞清楚了案情。
犯罪集团利用大洋两岸的语言、时区、信息等多个障碍,采取这种“提线木偶”式的心理控制手法,蒙蔽了受害人、受害人父母以及两地警方,致使这类案件很难被及时发现。警方接报警后受害人已经被骗,钱款已汇出、清洗,侦破工作往往困难重重,甚至无功而返。
FBI称,虽然网络绑架的犯罪行为形式多样,但“始终是一种敲诈勒索的计划,诱骗受害者支付赎金,以释放他们认为受到暴力或死亡威胁的亲人”,施暴者通常会通过即时通讯软件(Skype)或苹果手机内置视频通话软件(FaceTime)的电话功能,对被迫隔离的受害者进行监控,被绑架者的家人通常会被要求在网上转账赎金,少数情况下也会被要求提供现金。也就是说,美国警方认为这是一种侵害人身权利的有组织、有预谋的暴力犯罪。在中国,“敲诈勒索”属于有组织犯罪范畴,刑罚比一般诈骗更重。
中国驻美大使馆在救援结束后发表声明,称这名学生“目前情况良好”,并提醒在美中国公民特别是学生“提高安全意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警惕‘虚拟绑架’以及其他形式的电信和在线欺诈”。
“令人不安的犯罪趋势”
虽然“祝案”最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许多人可能第一次得知“网络/虚拟绑架”,但FBI表示,他们已经和此类犯罪打了20 多年交道。
美国警方尚未给出关于此类案件数量的明确数据,也没有发布关于虚拟绑架发生的频率,虚拟绑架案件在此前也基本没有被报道,但很明显,小祝的经历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据FBI通报,在犯罪地域上,以前这种犯罪行为一度仅限于墨西哥和西南部边境各州,但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现在已波及了美国各州。在犯罪目标上,几年前,诈骗犯罪分子往往选择“更弱势的个人”为目标,例如非法移民、母语为非英语的赴美人员,这些人本来就生活在社会底层,害怕报警后被移民局遣返,所以选择忍气吞声,而犯罪集团也榨取不了多少油水,通常是要求受害人电汇2000美元(约合1.4万元人民币)到墨西哥就完事。
技术的进步为犯罪提供了便利,实施犯罪、隐匿踪迹也变得更加容易。2013 年至 2015 年间,洛杉矶的FBI特工一直在追踪从墨西哥监狱打给说西班牙语的人的诈骗电话,当时,监狱的守卫被买通,与囚犯沆瀣一气。可到了2015 年,电话开始用英语了,手法也扩散到了亚洲、大洋洲等的其他国家。犯罪分子也不再针对特定的个人——医生或只讲西班牙语的人,而是选择不同城市、向数百个电话号码进行撒网式的“冷拨”,直到无辜的人上当受骗。
“祝案”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在于其目标特殊以及损失巨大,这凸显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即如今的诈骗越来越国际化、专业化和有针对性,获利也更高。美国执法部门认为,这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犯罪趋势”。
沃伦局长表示,赴美移民、在美的外国交换生经常成为“网络绑架”(或“虚拟绑架”)骗局的目标。专门研究网络绑架案的马拉斯博士发现,在其他国家(包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被迫实施绑架、向亲戚勒索钱财的案例已经发生过好几起。
网络安全专家斯坦伯格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犯罪行为变得更有针对性,获利也更高。”他警告,对一名在美留学的中国交换生家庭进行勒索的“网络绑架”骗局,是更大犯罪趋势背景下的一部分,全球各地的父母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网络绑架者的运作模式
网络安全专家阿马赫表示,网络绑架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操纵案例,是一种表面层次的绑架,即通过操纵目标与其家属,使双方都认为对方处于危险之中来完成的。
通常情况下,网络绑架犯罪分子会通过打电话或发短信给被绑架者的家属,让他们误以为亲人被绑架,尽管该人实际上是安全的。很多受害家属在报案中都提到,他们在电话里“会听到尖叫声”,犯罪嫌疑人会借势让家属与亲人安危联系在一起,接着勒索赎金。
在美国的网络绑架集团除了使用“冒充公检法”的基本模式外,还夹杂了一些类似“杀猪盘”的手法,呈现多个变形和特殊伎俩:
——物色目标阶段:关于“健康积分”的 Facebook(脸书)帖子,针对 65 岁以下用户的问卷调查,提供搬到大学宿舍的搬家公司服务帖子,对在线买家的虚假邮票折扣,出售礼品卡以换取现金广告等,这都是用来钓目标上钩的。
——获取信任阶段:国外网络社交媒体充斥着大量个人信息,这给犯罪集团提供了收集、研究作案目标的便利,在接触受害者之前犯罪集团就已经掌握了受害人的生活习惯、个人喜好、职业面貌甚至家庭住址,使其在实施诈骗前已经成竹在胸,在诈骗时可以把目标耍得团团转而受害人却浑然不知。
——实施诈骗阶段:犯罪集团“甚至可以(使用改号软件)伪造号码(例如96110反诈专号、留学生自己的手机号),使其看起来像是执法机关(让被绑架者相信)或者来自被绑架者本人(让亲属相信)” 。“在过去,你可能只需要另一位女性在背景中尖叫,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就足够了”,现在犯罪集团可以用软件来克隆声音,用人工智能学习模拟被绑架者的声音,然后会冒充被绑架者与亲人通话,“这项技术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即使是非常了解孩子的慈爱父母也可能会被欺骗。”刑事司法学院专家马拉斯说,“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保持通话状态,如果你挂断电话或者试图联系任何人,他们会威胁要造成伤害,以恐吓他们的目标在仓促下做出(汇款)决定。”
其结果就是,诈骗集团“越来越擅长掩盖欺诈行为”,受害人的损失也越来越大,而犯罪嫌疑人却很少被抓获。“网络犯罪可能是报酬最高的犯罪行为,”斯坦伯格说, “它可以瞄准不同语言的人。它可以在任何地方做到这一点。”
如何预防网络绑架犯罪
尽管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虚拟绑架的受害者,但人们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更好地保护自己。FBI表示,诈骗者通常针对前往其他国家的人,在旅行时最容易做到这一点,身处陌生的地点给诈骗者带来了优势——更容易向其国内的家人谎报行踪。为此,FBI和几位专家给出了具体建议。
首先是提高认识。要意识到根源问题所在,了解哪些个人信息是公开的,并保持警惕。如果正在旅行,要避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相关信息,因为诈骗者也可以看到。
其次要保持冷静。怀疑是另一道防线,因为这类骗局有很多变体。要先假设这些消息不是真实的,怀疑比屈服于骗子的威胁更安全。如果你是接到电话的人,请先深呼吸,不要惊慌。考虑到你所听到的内容,这的确很难,但请深吸一口气,想想发生了什么,并联系执法部门。
第三要及时报告。那些已经“成为目标的人”应该首先向FBI的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举报。
第四要核对位置。家属在最初接到来自“亲人被绑架”的紧急电话或消息后,建议尝试联系亲人,核实他们目前所在的地理位置。
第五要设置暗语。针对“犯罪集团在情感上捕食那些远离家人、缺乏文化经验的人”,家属可以事先约定、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特定短语或关键词,而犯罪集团不会意识到这一点。
第六要加强沟通。在美人员加强与国内亲属的沟通非常重要。赴美前应会同国内家属制订一个备用的计划,包括询问安全方面的问题,有关主要和次要通信方式,情况严重时应向亲人提供居住地区附近警察局或领事馆的信息。
同时,斯坦伯格表示,执法机构和电信公司可能会在未来预防犯罪方面发挥作用,改进对电话来源的身份验证和追踪技术,并加大对嫌疑人的惩处力度。虽然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受害者,但专家表示,这些小步骤可以帮助确保人们的安全。“现实是,许多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已经被骗。”斯坦伯格说。■
(译者单位:四川省公安厅)
(责任编辑:张敏娇)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