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用红色渲染平安底色聚力打造固本强基“梅州样板”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1/9/3 10:37:29
浏览次数:6731  

  文/宁惠军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为全国七个之一、广东省唯一全域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重点革命老区的地级市,素有“世界客都”之称。梅州下辖8个县(市、区),现有149个派出所(不含刚归并的24个森林公安派出所),其中城区所22个,农村所127个,派出所民警1358人。近年来,在公安部、广东省公安厅以及梅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梅州市公安局充分依托梅州红色资源优势,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工作导向,切实把加强派出所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系统工程、“希望工程”,深入开展“筑基”“提质”“赋能”三大攻坚行动,以派出所升级改造、强警提质、社会治理为牵引,全力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聚力打造固本强基“梅州样板”,不断开创新时代梅州公安派出所工作新局面。2020年,梅州入选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第三方调查获全省“双第一”,综合排名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

  筑基:升级改造有力度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梅州市公安局党委坚持优先考虑、优先研究、优先发展派出所基础建设,借力公安部、省公安厅的政策和“精准脱困”资金帮扶,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全市派出所升级改造提档进位,筑牢基层基础。全市一级派出所从14个增加到16个,二级派出所从46个增加到57 个,三级派出所76个,四级、五级和未定级派出所实现“清零”。
  一是“一把手”主责,解决资金用地问题。梅州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针对困难派出所建设卡在资金、用地的瓶颈问题,市县公安机关借势借力,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派出所“强基工程”领导小组,亲自出面与党委、政府协调解决派出所建设资金、用地问题。梅州市委、市政府分别将加强公安派出所建设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转发公安派出所建设方案,在政策导向上给予最强支持。30个新建类派出所建设用地解决率达100%,建设进度走在全省前列。2017年以来,省公安厅累计帮扶梅州资金8280万元,用于50个派出所“精准脱困”、10个困难派出所建设。全市累计投入本地配套资金2.32亿元,无偿划拨土地100.07亩。其中,梅州最大的两个县(市)中,五华县以县政府名义印发《五华县加强和完善基层公安所队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将三年建设配套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投入建设资金8731万元;兴宁市投入3441.7万元推动派出所升级改造建设。
  二是“一个专班”主抓,统筹监督指导推动。市局抽调专门警力,设立实体化运作工作专班,落实专人负责,各相关警种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一个专班、一套人马”主抓,统筹监督指导推动派出所建设工作,实行“每周三报制度”:各地专班每周上传建设进度视频;各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每周上报经“一把手”签名的工作进展表;市局每周召开一次例会,通报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问题,部署下步工作,形成《会议纪要》,呈报市局主要领导,下发各地并抄送当地党委、政府。对工作进度较慢的派出所由该县分管局领导在每周例会表态发言;对工作滞后的,由市局分管局领导带队现场督办并下发《督办通知书》。目前,全市138个派出所纳入升级改造,改造率达92.6%,今年力争实现全覆盖。
  三是“一套标准”推进,打造梅州样板工程。结合实战需求,适度超前规划,制定了《梅州市公安机关派出所“精准脱困”三年规划》和《梅州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打造派出所建设十年内不落后、统一规范的“梅州样板式”工程。坚持布局统一,按照“内外分开、办公办案分开、工作生活分开”三原则,确保派出所办案区、办公区、接待区、生活区、停泊区“五区”规范布局;坚持功能统一,围绕基层实战需要,坚持“实用、管用、好用”原则,全面规范派出所值班室、办证服务厅、视频监控室、合成作战室等36个功能室建设标准,确定必配31个、选配5个,确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派出所执法提供最全硬件保障;坚持装备统一,派出所执勤执法、信息化装备实行统一采购,每个所全部配置指挥通信、刑事技术、武器警械、反恐救援等7大类110项装备,其中必配91项、选配19项,做到种类统一、配置统一,为信息化联动融合打牢基础。

  提质:强警工程有温度
  
  市局党委坚持把“强警工程”与“强基工程”紧密结合,充分依托梅州红色资源优势,切实打好苏区、激励、暖警“三张牌”,以红色精神筑牢忠诚警魂,以标杆示范激励担当作为、以环境升级营造温馨家园,奏响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最强音。
  一是打好苏区牌,以红色精神筑警魂聚警力。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以党建聚警心”思路,充分依托梅州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党建活动室建设,推动基层派出所党组织生活向规范化、制度化转变。出台《梅州市公安机关锻造客都公安红色党建品牌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客都公安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挖掘考证成立于1927年9月的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为“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专家定位为“点燃人民公安的火种”,总结提炼“敢创为先、忠诚为魂、人民为上”的“三为”精神实质,挂牌为三个“全省公安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之一,确定为25个梅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之一。蕉岭县公安局蓝坊派出所等六个派出所被授予“梅州市公安机关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单位(红色标杆派出所)”。目前正在推动打造首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战斗遗址、原公安部部长刘复之故居等一批新的红色教育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
  二是打好激励牌,以典型带动鼓士气励担当。始终把典型选树、立功授奖作为激励基层民警担当作为的重要抓手,将功奖激励向基层倾斜,制定了《梅州市公安机关派出所升级创建奖惩办法》,出台了《梅州市公安机关进一步规范表彰奖励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基层民警的表彰奖励比例必须达到85%以上;功模休养优先安排派出所民警参加;积极开展全市“十佳”派出所、“十佳”社区民警、“十佳窗口民警”、优秀派出所民警、“客都民警之星”等典型选树活动,推选出获“新时代南粤民警之星”提名奖的平远上举派出所副所长张学理等一大批扎根基层的先进典型,不断提升基层民警对公安工作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是打好暖警牌,以环境升级拴警心强基础。大力推进派出所“五小工程”升级版建设,累计投入790.2万元,打造幸福工作、快乐生活的“民警之家”。完善民警休息用房771间,统一配置热水器、洗衣机等生活设施、生活用品,全面实现“城市派出所民警每人一张床、乡镇派出所民警每人一间房”工作目标。全面升级派出所的小食堂,增设保温箱、微波炉、冰箱等保温保鲜设备,制订科学的搭配菜单,确保值班民警随时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为基层民警提供最暖心的生活保障。比如,兴宁市公安局永和派出所建设了足球运动场,促进警体训练,丰富了警营文化。一批派出所利用有限空间,建设了“小花园”。焕然一新的办公、生活环境让广大扎根基层、耕耘基础的派出所民警更有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赋能:社会治理有深度
  
  坚持“对标一流、赶超先进”,充分发挥派出所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力军作用,做到“智慧警务不动摇、警务改革不停步、满意标尺不降低”,形成平安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打造社会治理有深度的梅州样板之路。
  一是智慧赋能“不动摇”。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智感安防区建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采取新建小区同步配套、已建小区多方众筹、老旧小区政府托底等方式,在治安复杂、人流密集的部位铺开智感安防区建设,配套建设智慧警务室,全面提升社区警务智能化水平。加快移动警务推广应用,加强基础采集应用工作,建成派出所合成作战室14个,建设感知终端13000多个。加强派出所智能化执法办案场所建设,逐步推广应用我市自主研发、获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一等奖的智慧审讯系统,全市建成智能化执法办案场所9个。加大装备设备投入力度,为派出所配备信息采集一体机、移动警务终端、高清拍摄仪扫描仪等一大批装备,推动各地按标准配齐派出所执法执勤车辆并及时更新,全市派出所民警移动警务终端、执法执勤民警公务用枪、执法记录仪配备率均已达到100%。
  二是警务改革“不停步”。大力推进“一室两队”(综合指挥室、案件办理队、社区警务队)警务机制改革,对警力达25人以上的派出所全部实行改革,优化警务运行模式,提升警务运行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基层公安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警种融合改革,以蕉岭县公安局为试点,创新推动基层派出所与交警警种融合,同时在警力较少的农村派出所,采取深度融合、机制融合、节假日或重大安保防护期阶段性融合等灵活多变的方式,推动警种融合警务改革,综合统筹包括森林公安派出所在内的派出所、交警中队力量,实现警力和基层治理能力最大化。大力推行“明责减负”改革,建立公安派出所职责清单和办理刑事案件目录及案件移交准入机制,进一步明确派出所职责界限和刑事案件办理范围。组织全市派出所对县级公安机关政工等12个主要部门警种开展集中评议,构建警种部门和派出所双向考核评价机制。推动110非警务求助咨询向12345等政府社会热线分流消化的同时,在警力保障、科技赋能、提拔锻炼干部、硬件建设和落实暖警惠警等方面对基层派出所倾斜,让基层派出所“轻装上阵”。
  三是满意标尺“不降低”。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原则,打造出“传承红色、守护古色、擦亮警色”的大埔百侯派出所“三色”品牌,梅江城北派出所微治理、微管控、微化解、微防范、微服务“五微”警务等一批“一所一品”“一所一特”梅州特色品牌,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2019年,兴宁市公安局径南派出所被命名为广东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大埔县公安局百侯派出所、兴宁市公安局径南派出所被评为“岭南示范公安派出所”,蕉岭县公安局三圳派出所芳心警务室等五个警务室被命名为“岭南标杆警务室”、五名基层派出所民警被省公安厅授予“岭南百佳社区民警”。以民警为主、以警辅人员为辅、警辅搭配,创新一村(居)一警工作,全市配备了623名社区民警,设置了370个警务区,64个城区警务区均配置“一警两辅”,306个农村警务区全部配置“一警一辅”。建立群防群治服务队2232个、20318人,实现全市行政村(居)均有民警(辅警)挂点,群防群治队伍全覆盖。创新开展争当“学理叔”、争当“排雷手”、争当“土专家”的“三争当”活动,提升基层民警群众工作、风险排查、预警预测、调解矛盾等能力水平。近年来,全市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逐年提升,进一步擦亮了名副其实、声名远扬的梅州“平安之乡”金字招牌。
  (作者系广东省梅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