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美范围内,要禁止童婚,阻力是巨大的,多州共和党人反对禁止童婚,客观上助长了童婚现象的持续存在。不少州议员反对禁止童婚的普遍理由是,担心碰触“宗教自由”等敏感领域。他们认为,相比堕胎,婚姻或许是更好解决早孕的方法。
童婚,是指未成年男女结婚的现象。许多国家曾流行过童婚,甚至在当下,就世界范围而言,童婚也不算稀奇。大多数童婚发生在非洲、中东和南亚地区。
美国政府曾指责童婚“侵犯人权”并导致其他社会问题,也曾严厉谴责其他国家的童婚现象,但是,在美国,童婚却大量存在,解决童婚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父母之命”
美国实行联邦制,每个州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立法权,对于结婚年龄的限制各有不同。目前,美国有27个州未对适婚年龄下限做出规定。而在其余大部分州,尽管法定婚龄是18岁,但存在两块灰色地带。
一块是父母同意。在不少州,16岁至17岁的青少年只要父母同意即可结婚。另一块是法官许可。如果婚姻中任何一方年龄小于16岁,那么不仅需要父母同意,还要法官同意。在取得法官同意后,有的州仍然设定了最低结婚年龄,比如15岁,但也有很多州没有设定最低结婚年龄,也就是说,只要父母和法官允许,想多大结婚都可以。
“终于挣脱锁链”创始人弗雷迪·赖斯本人就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19岁时她在父母安排下早早结婚,结果婚后第一周就受到虐待。“我挣扎了15年。”赖斯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
赖斯的个人经历使她投入到反对童婚和包办婚姻、解救受害女性的运动中。
赖斯称,在诸多童婚案例中,当事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听从了“父母之命”,很多迫使孩子早婚的父母列出种种理由,比如控制孩子的性取向和行为、遵守家庭宗教教义、保护“家族荣誉”等,也有些家庭试图通过强迫婚姻提高他们的地位或获得经济保障。
在纽约布鲁克林孟加拉社区长大的女孩萨菲亚公开讲述她的经历和见闻。十多岁时,因为经常逃学,她屡遭父母威胁。“我爸爸的心态是,既然我们管不住你,就把你嫁出去,让别人来管。”“从小到大,我出席过无数婚礼,新娘都是社区里的小女孩。她们泪流满面对父母吵嚷‘我不想出嫁’。”
美国非营利组织塔西莉法律服务中心律师珍妮·斯穆特说,美国的童婚案例集中出现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幼女、少女“新娘”大都出身卑微、家境窘迫。
有时为了促成一桩婚事,一些家庭不惜对受害人实施各类威胁,甚至暴力相向和排斥孤立等。“当我终于逃离这宗婚姻时,我的父母不愿见我,他们说我这个女儿死了。”赖斯说。
赖斯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讲述了科罗拉多州米歇尔·德梅洛的经历。德梅洛16岁时怀孕,在当地基督教社区的压力下,被迫与19岁的男友结婚。“如果我不结婚,那我就会在小镇里被人唾弃,我按照所有人的期望结婚,才能挽回家人的一点脸面。”德梅洛说。
《纽约时报》报道说,所谓的“父母准许”在很多情况下其实就是“父母胁迫”,但由于法律并不支持调查童婚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即便当事人明白无误地表现出对婚事的抗拒,法院通常也无法干涉。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也指出,强迫婚姻的受害者很难实施自救,因为美国多地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民间权益组织也很难提供有效协助——该类机构若越过监护人直接对未成年人伸出援手,很有可能导致其他法律纠纷——比如协助未成年人出走就属于违法行为。
(摘自《环球》2017.19 杨士龙 李桃 文)
……
详见本刊2017年12期
编辑:警察文摘----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