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警在处置案(事)件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把握不好“度”的情况。哲学意义上的度,是合理和适度的范畴,就像做饭调味,不可油盐过重,也不能寡淡无味。新时期的执法工作,需要有新的思考和探索。基于多年的执法经历,本人认为执法需要掌握好三个度——尺度、力度和温度,能够精确地解决执法中的大多数问题。它们之间是一个整体,相互区别、相互制约,又可以融合运用。
执法的尺度
尺度是力度和温度的基础。只有掌握好尺度,才可以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力度和温度。尺度说通俗些,就是哪些可以处罚,哪些不可以处罚,哪些可以批评教育、提示,要于法有据、合情合理。全面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是把握好尺度的前提。这些法律法规,是基层民警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运用的,属于工作知识范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必须掌握的,比如《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二是需要学习的,比如《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典》《立法法》等;三是需要了解的,比如《专利法》《公司法》《环境保护法》等。
作为一名派出所民警,工作中适用最多的就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和争执,一部分演变成了治安案件。处置治安案件的核心依据就是伤情鉴定,分为轻微伤、轻伤、重伤。造成当事人轻伤以上的,则构成刑事犯罪,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对造成当事人轻微伤的,可以作出警告、罚款、拘留的处罚。下面,我将举例说明在实际工作中的执法尺度。
1.处置刑事案件的尺度
当事人的行为已明显构成犯罪,民警可以采取有效、强硬手段,比如戴手铐、使用约束性警械等,将其控制起来。
我曾经处置过一个这样的报警:一个深秋的傍晚,我值班,在中关村保福寺某人家发生了一起惨痛的案件。兄妹吵架,哥哥一时冲动,随手持一把锤子将妹妹的头部打伤,血流如注。妹妹当时就倒下了。接到报警后,我立即安排多名民警火速赶到现场。民警到达现场后,当即给哥哥戴上了手铐,押回了派出所。妹妹被120急救车拉走了。对于这起明显构成故意伤害的案件,民警处置及时准确。后来,因妹妹构成重伤,哥哥被刑事拘留了。
2.处置治安案件的尺度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一般治安案(事)件,有拘留、罚款、警告三种处罚方式,民警可以根据性质、情节、手段、后果等进行裁量。
我曾经处置过一起两名司机开斗气车、下车后斗殴的警情。两人被出警民警带回派出所,在我面前仍争吵不断。我的一句话让双方都停止了下来:“你们来这里是解决问题的,还是来吵架的?如果没有吵够,可以吵够了再进来。”他们愣了一下,然后默不作声了。接着,我问他们是否有伤,需要看病吗?他们均表示不需要。我告诉他们这件事可以通过拘留、罚款、警告三种方式进行处罚,问他们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就这样,他们戏剧化地相互道歉后和解了,我也选择对他们予以警告处罚。
3.处置各类纠纷的尺度
纠纷类报警有很多种,如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消费纠纷、交通纠纷、租房纠纷、合同纠纷、情感纠纷、噪声扰民等。民警在了解情况后,要分清楚是不是由公安机关管辖。不由公安机关管辖的报警,应该怎么办?这些纠纷,绝大部分不构成处罚。这种情况下,民警要具备化解矛盾的能力。
我曾处置过一起家庭纠纷引发的报警。一对母子发生激烈争吵后,母亲报了警。我在现场了解到,儿子大学毕业后不出去工作,在家啃老,母亲忍无可忍选择让民警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明确告诉他们,这不是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由于怕他们之间的矛盾没有彻底解决,进而重复报警,于是我做了双方的工作。我把母亲叫到了一旁告知她,孩子现在的问题,是其长期以来教育不当造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改变教育观念,对症下药。我又当着母亲,教育那位天天在家打游戏的大学生,要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必须出去闯荡,不能眼高手低,要一步步做起,才可以承担一个男人的责任和义务。最终,双方都对我的工作态度、处置方法表示了满意。
4.处置求助类报警的尺度
一些危难险重的求助类报警,民警义不容辞地要去救助。根据《人民警察法》第21条的规定,民警有救助的责任。比如,一位老太太下楼扔垃圾,一阵风将屋门撞上了,屋里煤气灶上煮着粥。这种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报警,民警要立即处置。民警可以选择。请其有钥匙的家人回来开锁,也可以请开锁公司来处理,还可以让消防队帮助处置。每年高考日,考生求助民警帮忙取准考证,民警都会义不容辞地提供帮助。然而,对一些无理的要求,民警可以断然拒绝。比如,我接到过这样一个报警,几名某高校的女学生来清华大学游览,赶上了下雨,要求民警用警车送将她们送回学校。对此,我严肃地批评了他们,并断然拒绝。还有一次,一对情侣为采取什么方式结婚发生了争执,选择报警,也被我批评教育了一番。
执法的力度
《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违反治安管理或者其他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依法予以拘留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些明显的违法行为,违法当事人拒不配合的,民警可以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一次,在中关村图书大厦对面的一间理发店内,晚上快10点了,进来一名40多岁满口酒气的男子要求理发。女经理说她们下班了,希望他明天来。他拒不离开,坐在了理发椅上,双方发生了争执。他还把吹风机扔到地上,造成了吹风机损坏。女经理报了警,我出的现场。我与男子沟通了大约10分钟后,他就是不离开,而且有“打持久战”的意思。此时,我又接到了另一个报警,无暇与其纠缠。我告诉一同出警的同事,把警车门打开。我上前一把将他拉了起来,抓住他的右手,踉踉跄跄将其拉到了警车旁边,一把将其塞进了警车。我上了警车,坐在他旁边,厉声问他,配合不配合?这下,他酒醒了,说配合。随即,我们将他带回了派出所。这件事最后通过调解得到了解决。
还有一次,在中关村西区白家大院门口发生了一起停车纠纷。双方多人参与,大打出手,均有人员不同程度的受伤。现场已经有派出所民警展开调查处置了,我们的警车是赶去支援的。现场一片混乱。当时已是晚上8点多,天色已暗,我看见地上躺着一名50多岁的女人,围观的人非常多,一时之间分不清谁是肇事者。这时,从围观人群的外面闯进三个人,其中一个年轻人冲到里面上前就挥拳打向另外一个人。当着民警的面打人,明显是对民警执法权威的挑战。民警即刻便将其按倒,戴上了手铐。在我身边的两个人也要上前制造混乱,其中一人被我一把拉住。我大声地告诉他,要是敢动手,现在就给他戴铐子。这样一来,他俩都没敢轻举妄动。这时,救护车到了,把躺在地上的女人拉走了。我们把相关人员也带回了派出所。
处置突发事件,特别是混乱的现场,民警执法必须有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住局面。同时,对已知存在犯罪行为的嫌疑人,执行抓捕的过程中,力度可以达到控制的目的,让其失去反抗能力。处置原则是:要保证自身安全,也要注意嫌疑人的人身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执法的温度
人不同于机器,机器的操作流程是刻板的,而民警在工作中对每一起报警的处置,都带有灵活性,既要合规合情合理地执法,又要体现出人文关怀,符合公序良俗。
从110报警的类型看,80%以上是各类纠纷,民警在化解纠纷的时候该有温度要有温度,具体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人性化的语言等方面。
一次,我们接到中关村某医院院长的报警,称一名皮肤科医生被打了,请我们前去处置。到达现场见到报警人,了解了情况,原来是医生开车来上班,在进大门时与一辆出门的小轿车错车,双方差点发生剐蹭。医生质问了一句“你这车怎么开的”便开车进了医院停车场。小轿车车主是名年轻人,他高速倒车回来,不由分说地下车把医生从车里拉出来,打了两个耳光,还踹了一脚。医生被打倒在地上。随后,年轻人上了汽车,扬长而去。我们出警到现场,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这辆小轿车过了半小时后,又停在了住院楼楼下。我把警车斜停在小轿车前面,小轿车后面原本就停着一辆车,这样一来它就开不出去了。我怕他再次开跑,便在警车边等着,让一起出警的辅警去楼里找。过了5分钟,小轿车车主—— 一个白白净净、身高约1米8的年轻人下来了。我迎着他走了过去,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主要关注他的眼睛,判断是不是正常人。我第一句话问他:“干什么这么冲动?”他苦笑了一下说:“因为在医院陪护病人,心里比较烦闷。”我接着说:“给你一个机会,你好好向人家道歉,求得人家的谅解。否则今天我可以把你带走拘留。”他看了看我说:“好吧。”我把他带到了医院办公室,院长、被打的医生等人都在场,年轻人非常诚恳地向医生道了歉。医生谅解了他。我让他们在我的出警记录上签了字,然后把年轻人叫到一旁,对他说:“你今天很幸运,人家大人大量,没与你一般见识,适当赔偿人家一下,也可以买点好水果。”他说:“没问题。”
为什么没有对这名年轻人采取拘留处罚呢?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这类治安案件的当事人,可以采取拘留、罚款、警告处罚。被打医生的伤情不严重,自认为不需要就医,而且也原谅了年轻人,所以可以现场调解解决。
还有一天,两名女大学生到新中关大厦某餐厅吃饭,离开时其中一个人将手机遗忘在了餐桌上。女孩过了5分钟回来寻找,手机不见了,随之报了警。我出的现场,调餐厅监控看见了另外两个女孩,一个穿黑色毛衣,一个穿白色衣服,来到餐厅后,穿黑毛衣的女孩坐下将菜单放在了手机上,假装点菜。又过了两分钟,两个人没有吃饭便离开了,手机也拿走了。我告诉报警人,可以到派出所报案登记处理。两名大学生很机智,她们告诉我,拿走手机的两个人估计没有离开大厦,当时是饭点,完全有可能去了其他餐厅。于是,我们分头在大厦里的餐饮店中寻找。两个大学生在地下一层某餐厅的角落里发现了拿手机的两个人。我赶过去时,看见她们在激烈争吵。黑毛衣女孩拒不承认拿手机的事实。我对穿黑毛衣女孩说:“监控记录很清楚,是你拿走的手机。现在给你三个选择,第一,交出手机;第二,把你带回派出所进一步调查;第三,手机价值5000元以上,你涉嫌侵占罪,这个后果很严重,到时我还会把你的父母、朋友、同事等人请到派出所。你考虑一下。”这时,围上来了几个看热闹的人。黑毛衣女孩停顿了几秒钟,从皮包里拿出手机给了我,我递给了报警人。报警人看了看,手机完好无损,我们便离开了。
我对一时糊涂的黑毛衣女孩,并没有追究责任,而采取了人性化的方式解决了此次报案。相信这件事对她足以起到警示作用。
《孙子兵法》的精髓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处置各类警情时,民警在法律的框架下,也要学会随机应变。每一起报警都是不同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好执法的尺度、力度和温度,让我们的执法工作更上一层楼,体现执法的智慧,让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作者系原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中关村西区派出所民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警察学院兼职教官,著有《有温度的执法》一书,现已退休)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