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重复报警警情如何处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5/5/23 9:23:53
浏览次数:80  

  主持人:在日常接处警工作中,派出所民警经常会遇到重复报警的情况。重复报警往往会消耗民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处理起来比较棘手。本期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聊聊处理此类警情的主要难点,有哪些好的处置方法,以及所在派出所的相关工作机制和措施。

  甘肃省玉门市公安局三三区派出所高维杰:我们所的三项工作机制

  在日常接处警工作中,重复报警问题确实对基层警务效能和群众的满意度造成较大影响。我的感受是处理此类警情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当事人因情绪焦虑、案件进展缓慢或对处置结果不满而反复报警,沟通压力大;二是同一事件涉及多人报警或跨区域报警,信息分散导致核查效率低;三是部分复杂纠纷需多部门协作,但因职责边界模糊常难以有效协调。
  处置重复报警警情,我认为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环节:首先在接警时,应通过警情登记系统快速识别重复报警,对非紧急情况引导至线上反馈渠道,减少无效出警。其次在处置时,对情绪激动的报警人应采取“先疏后导”策略,耐心倾听诉求并建立信任,同步开展心理疏导,及时反馈进展,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重复报警。最后在根源化解时,应运用“社区民警+网格员+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对家庭纠纷、债务矛盾等高发重复警情实行“一事一策”跟踪化解。
  我们所针对重复报警警情建立了三项工作机制,使重复报警量同比下降37%,有效释放了警力资源。一是重复警情分级处置机制,即将重复3次以下(不含)设置为绿色,由出警民警及时跟进;重复3次以上(含)设置为黄色,纳入重点关注,升级为所领导包案,同步抄送社区综治中心,统筹协调资源;重复7次以上设置为红色,上报市局,启动联席会议,统筹处置。二是警情标签化管理机制,即对各类重点警情标注专属标签,实现全流程追踪。三是考核激励机制,将重复报警率纳入民警绩效考核,对主动化解矛盾、实现警情“清零”的给予绩效考评专项加分。(高翔整理)

  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城桥派出所宋佳宇:重复报警的三个破解思路
  在基层派出所的日常接处警工作中,重复报警问题如同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既考验民警的耐心与智慧,也折射出社会治理中的深层次矛盾。在一线实践中,我总结出了重复报警警情的三个破解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是厘清处置重复报警警情的难点。从我们所的数据统计来看,重复报警问题较多集中于家庭矛盾、邻里积怨、男女朋友分手纠缠等纠纷类警情。传统“灭火式”处警往往仅能解决表面问题,缺乏后续跟踪机制,容易陷入“出警——调解——再报警”的循环怪圈。部分重复报警人存在“信访不信法”思维,将110视为“万能热线”,期待通过反复报警施压解决问题,甚至出现“以报警威胁对方认错”的战术性、策略性报警。
  二是采取“分类+跟踪”的处置策略。对侵权类、纠纷类警情进行分类分级,并建立“三色预警”机制。以“三所联动”治理复杂纠纷警情,对重复3次以上的纠纷启动“民警+社区干部+司法调解员+律师+人民调解员”组团调解。实行“首接民警+社区民警”接续负责制,确保每周回访1次重复警情当事人,并将涉及的矛盾和案件纳入“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和“所长盯办”范畴,实行双轨盯办管理。
  三是创新建立长效机制。组建专班对重复警情进行“一案一策”分析,通过“案例复盘会”提炼标准化处置流程。开发“重复报警风险模型”,通过联系电话、地址、关键词等自动筛选高风险警情,推送至社区网格员提前介入。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街道办建立“非警务警情分流清单”,对物业管理、消费维权等非紧急事项引导至对应部门,释放警力资源。
  重复报警治理需跳出公安民警“接警——出警”的思维局限,将短期处置与长期干预相结合,将公安“末端兜底”升级为社会“前端共治”。只有构建起“数据预警精准化、处置流程标准化、多方参与制度化”的治理生态,才能让民警从“疲于奔命”转向“精准发力”,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河北省唐山市公安局古冶分局唐家庄派出所张浩:“三大困境”与“三阶处置”
  在日常接处警工作中,重复报警始终是困扰基层派出所民警的难题。这类警情往往呈现“三高三低”特征,即重复报警率高、警力消耗率高、群众投诉率高,但问题解决率低、群众满意率低、法律终结率低。
  结合一线处置经验,此类警情处置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情绪型重复报警的处置困境。如某次处理一起夫妻家暴警情时,报警人因情感纠葛在三天内连续报警7次,每次出警仅能暂时平息矛盾。此类警情往往夹杂复杂的情感因素,当事人通过反复报警寻求心理慰藉,单纯依靠法律手段难以彻底化解。二是疑难型重复报警的处置困境。如某经济纠纷案中,因案件定性存在争议,当事双方反复报警10余次,每次接警都要重新核查证据、制作笔录,形成“处置——重复——再处置”的怪圈。三是恶意型重复报警的处置困境。个别人员为实现非法目的,通过反复报警施压。如某“职业索赔人”半年内以商品质量问题报警23次,企图迫使商家妥协。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所构建了“三阶处置机制”:第一阶,建立重复警情专项台账。对重复3次以上的警情启动“三色预警”机制,由值班领导牵头成立处置专班。第二阶,推行“1+N”联处模式。对情感纠纷类警情吸纳心理咨询师介入,结合法律威慑,让侵害人不敢再犯,同时也为下次打击处理取证;对经济纠纷类警情协调市场监管部门参与,结合各自部门出发点给予当事人合理建议,对恶意报警行为固定证据依法处置,通过法院诉讼形成威慑。第三阶,实施闭环管理。通过“首接民警+社区民警”双回访机制跟踪处置效果,将重复报警数据纳入社区网格考核体系。
  目前,我们所还在探索“警情溯源治理”新路径,运用大数据分析重复报警的高发区域和类型,将处置关口前移,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构建多维度协同处置体系。

  安徽省宣城市公安局宣州分局北门老街警务站杨宗哲:重复警情处置的联合工作法
  在警务站的日常工作中,民警会遇到许多家庭矛盾、噪声纠纷之类的重复警情。这些警情不仅占用大量警力资源,而且经常会出现报警人因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导致矛盾升级的情形。因为警情非公安机关处理范畴、警情未达到行政处罚标准或被处置对象不具备完全民事责任等客观因素,出警民警有时处置缺乏力度,从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致使矛盾反复出现,报警人继续重复报警。针对此类情况,可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一是推进多部门联动。与环保、工商、社区等职能部门建立长期联动机制,对重复警情及时推送,联合起来“对症下药”。例如,对于噪声警情,可联合环保部门及时叫停;对于涉营业性场所警情,可联合工商部门责令整改;对于家庭纠纷警情,可联合社区进行劝导或警告。
  二是设立联合调解小组。针对复杂重复的矛盾纠纷类警情,邀请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咨询师及法律援助人员组成工作组,共同开展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为警情当事双方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三是强化普法宣传。通过社区宣传、开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对辖区居民进行普法教育,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明确投诉渠道和处理流程,鼓励群众依法维权。
  
  ……
  详见本刊2025年3期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