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王师傅的故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5/5/23 9:11:03
浏览次数:24  

  
  文/周屠叶

  “屋顶在保质期内的时候,业主请你们维修,你们不修,你们还是有责任的。今天我们都坐下来好好解决一下这个事情。”一副金边眼镜后面,是老王警官的慈眉善目。老家安徽的他,普通话带着些徽式味道,让人感到格外亲近。
  这是我隔了一段时间后再次见到王师傅,仍是在调解桌上。此时的我是调解民警,而王师傅退休后作为社区调解志愿者参与调解。小区里有100多家业主的屋顶漏水,但是物业却一直没有维修。小区业主便请来社区负责人和我们民警一起评评理。
  看着眼前的王师傅掰着手指头,操着一口徽式口音,条理分明地和双方说理,依旧声音洪亮、精神矍铄、充满活力的情景,我仿佛又回到了王师傅还未退休、带着我一起调解的日子。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王师傅带着我去处理一起打架警情。当天下午,同为一条生产线的小金和小陈为工作流程的琐事发生了口角,继而引发了肢体冲突,导致双方各有点“小伤”。
  “警官,你看我这手被他弄破了,我要让他坐牢。”“你还好意思说,要不是你乱说话,我会打你?”来到派出所时,双方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见此情景,王师傅只是熟稔地将两人分开,之后采用“背靠背”的方式进行调解。
  “小金,他现在已经知道错了。你们是同事,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而且是你先说人家的,你肯定有错在先,不如你们现在退一步,理性解决才是良策。”
  “小陈,我知道你可能也是一时气愤才动手的,但是你也动手了,动手肯定是不对的。我已经批评教育过小金了,他也有意跟你和好,你看愿不愿意和解?”
  王师傅语气温和而不失力度,指出了两人的错误,并私下和他们说对方都认识到了错误,引导他们换位思考,以和为贵。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劝导,双方心结逐渐打开,握手言和。
  那时的我是第一次接触到公安调解工作,只觉得王师傅厉害极了。可师兄却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这样的事情王师傅每周都要调解几十个,而且几乎都能让双方‘化干戈为玉帛’。”看着我一脸崇拜的样子,师兄继续说道:“王师傅由于长期从事社区警务工作,积累了大量调解经验,经他手的‘张家长李家短’已经不下2000个,后来所里就以他的名称命名了一个‘老王调解工作室’,专门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
  现在我们新民警来到所里,老王的矛盾调解方法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门“必修课”,所以大家都会亲切地称呼他为“王师傅”。王师傅经常引导我们年轻民警,“矛盾纠纷调解必须要接地气,要站在群众的立场去想问题,要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考虑。”这是王师傅的工作“秘方”,说的是要营造轻松的氛围,缓和矛盾双方紧张的气氛,然后用生活化的语言,帮助双方分析矛盾点、情绪点和利益冲突,再设身处地帮忙想几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开双方的纠纷“死结”。
  慢慢地,在王师傅手把手的教导下,我从一开始的遇到事情不知所措,逐渐变得游刃有余。现在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单独出警的情景。当时,辖区的孙某因为老乡李某对自己的事情“指手画脚”发生纠纷,甚至大打出手。我将他们双方带回了“老王调解工作室”,学着王师傅的样子,从代价、法律和工作生活出发,跟两人好好地畅聊了一番,细细分解双方身上存在的问题。
  “小李,你刚来吴江的时候,还不是小孙尽心尽力地帮助你,你才有了现在创业的成功。现在,你为了这点小事跟小孙闹翻,在老乡里影响可不好。”“小孙,小李这么说其实也是为你好,换个角度想,你的难处跟他没关系的话,他何必来管,又何必说那些话呢……”在我的调解下,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其实就像王师傅说的那样,调解时要接地气,这样气氛才能缓和下来。而真心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去劝说,更容易找到化解的突破口。
  现在,我站在“老王调解工作室”的门口,看着眼前熟悉的调解桌和标语,有怅然,有怀念,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虽然王师傅退休了,但“老王调解工作室”和王师傅的工作“秘方”却长久地留了下来,会有更多的小王、小张、小李将在这里接续前行。
  “今天物业10分钟就解决好了我房子的漏水问题,这10分钟拖了我们好几年了,感谢你们给我们做主!”几天后,小区的业主张先生给我们送来了一面锦旗。
  送走张先生后,我好奇地询问王师傅怎么不享受退休生活,而是选择继续从事调解工作。他只是笑着说:“我很高兴,退休了还能继续为辖区群众发挥余热。只要群众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在。”
  王师傅的话语简短而又有力,却如同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警徽从不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王警官”已经退休了,但“老王”的故事还在继续,总有那么多人始终坚守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忠诚与担当。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民警)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